慢性胃炎是消化科第一位的常見病,患者占門診做胃鏡者的80%~90%。據統計,慢性胃炎患者平均用藥4種以上,平均用藥時間為7個月~8個月。治療慢性胃炎的藥物種類繁多,在患者用藥時,總免不了出現一些“絆腳石”,阻礙著患者胃炎的康復。針對這些,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余勇主任總結為“4個要不得”,希能幫助患者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療效果。
雜不得
治療胃病的中、西藥物種類繁多。有的藥物之間雖然名稱有差異,但基本就是同一種藥。只是因為生產廠家或劑型不同,就有了不同的商業名稱。且不說患者,就算是醫生也得仔細核對才行。因為這些客觀原因,常見同類藥重復應用、藥物作用互相抵消,甚至產生不良反應的情況也非罕見。余勇主任指出,不要以為相同作用的中、西藥物合用,一定就會提高療效。無數事例證明,用藥太雜、太多,有百害而無一利。患者首先要認清這一點,應該在醫生指導下,針對主要病變或癥狀精準用藥。
濫不得
這里主要是指濫用抗生素。余勇主任指出,絕大多數的胃炎與闌尾炎、肺炎等不同,并非一般細菌所致,而是物理、化學或生物學因素引起的。使用抗生素,不但可加重胃的炎癥,長期使用不當還可能引起胃腸道菌群失調,出現新疾病,如小腸細菌過度繁殖綜合征、抗生素相關性大腸炎等,使治療更加困難。有兩種胃腸道炎癥必須使用抗生素:確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胃腸炎、需要根治幽門螺桿菌時。但仍然要選擇好抗生素種類,掌握好劑量與療程,治療應該由醫生來主導。
高不得
胃是一個很辛苦的器官,每天都要工作。何況人得的又是慢性病,急著想好是不切實際的。民間也有“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”的經驗之談,都是有益的勸告。余勇主任指出,修復病變是一個過程,上皮細胞必須再生,血管要疏通、重建,腺體要分化成熟......這些無一不要花時間。
急不得
患者對于慢性胃炎治療的療效不要期望太高,主要癥狀基本控制了就可以了。有的患者希望胃鏡檢查甚至病理活檢的結果完全恢復正常,心情是可以理解的。坦白地說,今天的藥物與治療手段,難以達到這個標準,何況相當一部分慢性胃炎就是一種退行性改變。或許就如“青絲成白發”,染黑了長出來還是白的。很多患者因此求救于藥物,結果反而陷入惡性循環之中。過高的要求,往往帶來的是失望,何必徒增負擔?
“有不為后方可有為”。對于慢性胃炎的用藥,要力求從四個方面來變“要不得”為“要得”,那就是:精準挑選,嚴格使用,不求“神效”,標準合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