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祝賀!康復一科宋南昌教授
主編的《尋醫問方》順利出版
近日,江西省首屆國醫名師、我院宋南昌教授主編的《尋醫問方》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順利出版。 本書所收錄宋南昌教授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,利用業余時間在各種媒體上公開發表的各類中醫保健養生科普文章、醫療信息資訊200余篇,共計16萬多字。該書對中醫藥尤其是針灸療效明顯的諸多病證從治療方法、藥物驗方、針灸治療、推拿按摩、適用穴位及冬病夏治、夏病冬治諸多方面進行了總結介紹,內容豐富多彩。涉及病種廣泛,臨床療效卓著,篇幅簡明扼要,文字生動活潑、學術水平較高、可讀性強。不但對同行醫生有指導借鑒作用,而且對廣大病患調理康復、保健養生也有很好的指導參考作用。

本書主編宋南昌教授是康復一科主任中醫師,從事醫療、科研和教學工作50多年,也是江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,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(師承)導師,全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,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,江西省名中醫,江西省首屆國醫名師。他1969年始當鄉村醫生,1976年畢業于江西中醫學院中醫系,1982年和1985年先后結業于江西中醫學院針灸及古典醫著進修班,1994年出師于針灸名家宗瑞麟教授、魏稼教授。主編《魏稼講針灸》《宗瑞麟針灸經驗集》等4部著作,參編《各家針灸學說》《無創痛穴療法》等8部著作,在《世界針灸》《中國針灸》等發表論文40余篇,在《家庭醫生報》等各級報刊發表科普文章300多篇。

【科普選登】
??冬病夏治 重在“養陽”/P180
夏天陽氣旺,如果寒氣重、體虛的人把這些陽氣 “藏”到體內, 留到缺乏陽氣的秋冬時節使用,就能有效的預防寒性疾病在秋冬復發,這就是所謂的“冬病夏治”。 冬病:是指某些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變,如氣管炎、支氣管炎、哮喘、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。另有在夏季表現出冬天之寒證者,如怕風畏冷,不喜空調、電扇、喜溫燙食物、欲穿長袖長衫等表現者,亦屬此范圍。還有非典型冬病,如慢性腰肌勞損(指腰骶部肌肉、筋膜、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勞 損)、痛經: (有部分好發于洗冷水澡、吃冷飲或貪涼受冷后,屬虛寒體質者,經期不注意保養喜歡穿著露背袒胸的衣裙)等。 夏治:是指在夏季氣溫高、陽氣旺之時,運用針灸、天灸或內服藥物來治療或預防上述疾病。正如《內經》所說的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。即是在夏天陽氣旺之時,順應天人相應之養生大道,借天之陽而補人體之陽,在治療疾病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“冬病夏治"關鍵在“養陽”,但“養陽”需要多管齊下,需要從起居、飲食、運動、穴位按摩和沐足等多個方面著手。 早上七八點鐘時,可以到室外曬曬太陽。此時陽光不是很強烈,但也能使人體補充陽氣,而且還不容易出汗、曬傷。值得提醒的是,運動時要避免大汗淋漓,即使出汗了也要盡快換上干爽的衣服,避免受涼誘發疾病。 飲食方面,對于鹿茸、人參、羊肉這類溫補的食物,如果吃后身體沒有什么不適,則不妨多吃一點。不過,陰虛體質的人補陽容易過溫過燥,會導致身體更虛,因此要盡量避免攝入溫燥的食物。另外,生冷飲食要適量,像冷凍水果、飲料、酒水等性涼的食物,淺嘗輒止即可,而且別吃得過急過猛,否則人體的陽氣就要受到很大的損耗。

??中醫針灸正“歪嘴”/P81
周圍性面神經麻痹,又稱面神經炎。還有以癥狀、病機等命名而稱為“口眼歪斜”“口僻”“面癱”“中風”(小中風)等。病因涉及多方面,但大多數與勞累、受風寒濕邪氣相關。中醫治療多采用針灸、按摩、理療、穴位貼敷、中藥口服等。筆者數十年來運用針灸、理療等綜合手段治療過許多面癱患者,將患者的“歪嘴”扶正,重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。 一般情況下,以針刺健側顏面腧穴為主,如地倉、翳風、風池、四白、頰車、迎香、太陽、牽正穴等穴位,配以患側列缺、合谷、足三里、懸鐘、太沖穴等,每日 1 次,留針 45 分鐘;頭面部穴加艾灸或神燈照射。4-5 日后,將針刺顏面部穴移至患側。艾灸、神燈照射貫穿于治療的全過程,意在加強經絡感傳,提升面部溫度,可縮短治療時間,取得較佳療效。電針的應用則定在 10 余日后較好。 針刺治療時,一般采用輕刺激手法,這在急性(炎癥、水腫)期尤為重要。急性期 1 周內患者有可能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,這是病情發展的一個自然過程,而非針刺所致,患者不必緊張,繼續配合醫生治療。 對于面癱的中藥治療,可選牽正散、補陽還五湯等加減。藥用白附子、白芷、僵蠶、地龍、黃芪、雞血藤、牛蒡子、川芎、紅花、當歸、天麻、丹參、甘草、澤瀉等,這些中藥必須在有經驗的中醫師指導下使用。 對于難治性面癱,在前面治療方法的基礎上,可用重灸,如選百會灸、熱敏灸等。對于陳舊性面癱可加梅花針叩刺太陽、魚腰、四白、下關、顴髎、地倉、迎香、頰車等重點穴位;亦可行隔姜灸。孕婦面癱多選艾灸、耳壓法。小兒面癱可針刺翳風、陽白、頰車、合谷、外關、足三里等穴,另加艾灸、推拿。 大量臨床實踐證實,針灸治療本病療效確切,目前運用針灸治療面癱已成為一種普遍使用的方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