膏方的服用方法需要根據病人的病情、體質還有季節、氣候等來決定。膏方服用方式可以為沖服、調服、噙化。膏方具體的服用方法需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。
膏方的正確服用方法:
臨床上膏方的具體服法,一是根據病人的病情決定;二是考慮病人的體質、應時的季節、氣候、地理條件等因素,做到因人、因時、因地制宜。一般來說,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“一九”開始,至“九九”結束。冬天為封藏的季節,滋補為主的膏方容易被機體吸收儲藏,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節。治療為主的調治膏方可視病情需要,根據不同時令特點隨季節處方。
(一)膏方服用時間
1.飯前服膏方:一般在飯前30~60分鐘時服藥。病在下焦,欲使藥力迅速下達者,宜飯前服。
2.飯后服膏方:一般在飯后15~30分鐘時服藥。病在上焦,欲使藥力停留上焦較久者,宜飯后服。
3.睡前服膏方:一般在睡前15~30分鐘時服用。補心脾、安心神、鎮靜安眠的藥物宜睡前服。
4.空腹服膏方:《本草經》謂:“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?!逼鋬烖c是可使藥物迅速入腸,并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。滋膩補益藥,宜空腹服,如空腹時服用腸胃有不適感,可以改在半饑半飽時服用。
(二) 膏方服用劑量
膏方服藥劑量的多少,應根據膏方的性質、疾病的輕重以及病人體質強弱等情況而決定。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湯匙1匙為準(約合15~20毫升)。
膏方藥物分有毒無毒、峻烈緩和的不同。一般性質平和的膏方,用量可以稍大。凡有毒、峻烈的藥物,用量宜小,并且應從小劑量開始,逐漸增加,以免中毒或耗傷正氣。
輕病、慢性病,膏方劑量不必過重;重病、急性病,膏方用量可適當增加。因為病輕藥重,藥力太過,反傷正氣;病重藥輕,藥力不足,往往貽誤病情。
患者體質的強弱,性別的不同,在膏方劑量上也應有差別。老年人的膏方用藥量應小于壯年;體質強的膏方用量,可重于體質弱的病人;婦女膏方用藥量,一般應小于男子,而且婦女在經期、孕期及產后,又應小于平時,但主要仍須從病情等各方面作全面考慮。
(三) 膏方服用方式
1.噙化膏方:亦稱“含化”。將膏滋含在口中,讓藥慢慢在口中溶化,發揮藥效,如治療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。
2.沖服膏方:取適量膏滋,放在杯中,將白開水沖人攪勻,使之溶化,服下。如果方中用熟地、山萸肉、巴戟肉等滋膩藥較多,且配藥中膠類劑量又較大,則膏藥黏稠較難烊化,應該用開水燉烊后再服。根據病情需要,也可將溫熱的黃酒沖入服用。
3.調服膏方:將膠劑如阿膠、鹿角膠等研細末,用適當的湯藥或黃酒等,隔水燉熱,調好和勻服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