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、老、病、死是人體生命的規律,但很多疾病是可以預防的、衰老是可以延緩的。二千多年來,中醫學通過與疾病的斗爭,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,應用各種方法,預防疾病,防早衰,抗衰老,從而延長生命,為中華民族的繁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特別是在冬令,人們都習慣采用進補的方法,為來年達到陰陽平衡,五臟六腑協調,氣血和順,不生病或少生病打下基礎,這種方法習稱為“冬令進補”。
冬令進補的原理 為什么要在冬季進補呢?在中醫看來,人體經過炎熱的夏季(長)和秋風四起的秋季(收),進入冬季后萬物凋零,人的機體全面進入調整狀態,氣脈流動趨于緩慢,人體陰精內斂,故稱為冬(藏),也就是說,冬季是萬物收藏的季節。“陰精”包括了營和血,乃肝、腎二臟主宰,肝主藏血、腎主藏精髓,又是同一本源,精血互為化生。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認為:“陰虛即精虛,陰虛則病,陰絕則死”。更表明精虛則氣無所附,生化之機息矣。所以,人們習慣于冬季進補,而且大多以補陰為主。中醫強調人與自然相統一,即中醫界常講的“天人相應”一說。在冬季,自然界萬物處于“冬藏”階段,在此階段進補,符合人體與自然界冬藏的規律。另一方面,冬季,人的脾胃功能相對旺盛,也為進補便于吸收打下了基礎。
冬令進補的選擇 冬季進補,大致上分為二類。一類是食補,如黃豆燉豬蹄、紅燒牛羊肉、核桃芝麻羹等等;一類是藥補,其代表藥應屬膠類、膏方等,如阿膠、龜版膠、鹿角膠、十全大補膏等。這些都是補血益髓,血肉有情之品,是栽培機體之精血,配以益氣、健脾、活血之品,在冬藏之時,調理陰陽、氣血,可為次年達到陰陽平衡,五臟六腑協調,氣血和順不生病,或少生病。冬令進補可食補也可藥補,選擇藥補的話,最好的是“膏方”?!案喾健笔歉鶕總€人的不同情況“量身定制”的,即一人一方。因為虛有陰虛、陽虛、氣虛、血虛之分,補有補氣、補血、補陰、補陽之別,人有男女老少之不同,故藥補宜采用“膏方”“量身定制”為妥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