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年前的10月,紅軍三大主力在中國西北角會師。寒風中,勝利的紅旗像火焰一樣飄揚,宣告著中國革命史掀開了新的一頁。這支頭戴八角紅星帽、腳穿草鞋,被魯迅先生稱為“寄托著中國和人類的希望”的隊伍,靠著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意志,沖破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,歷經千難萬險,以歷時一年零三天的跋涉,從贛南轉戰到陜北,匯成一股勢不可當的鐵流,在中國大地上譜寫了一曲驚天地、泣鬼神的壯歌。
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,我院大外科黨支部為重溫當年紅軍的歷史壯舉和紀念這一歷史勝利,特組織我部黨員前往浙江橫店紅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。
此次活動的主題是紅色之旅,重走長征路。據導游介紹,橫店紅軍長征博覽城是迄今為止全國規模最大的紅軍長征綜合景觀,主要由紅軍長征主題公園、國防科技教育園和青少年軍事訓練基地三部分組成。
12月9日凌晨6:00天尚未亮,我部23人已坐上前往橫店的旅游大巴,經過7小時余的長途跋涉,終于到達目的地。聽過導游的旅程安排,我們顧不上車馬勞頓,迅速吃過午餐,興致勃勃地奔向基地。
第一站是橫店國防科技教育園。其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,設有閱兵館、海陸空裝備館、太空探索館、現代戰爭館、航天發射測控中心及航天發射場等場館。其六大場館的展示各具特色:閱兵館以兵俑列陣的表現形式,再現國慶大典特別是建國五十周年慶典的閱兵盛況;兵器館通過展示從冷兵器到近、現代兵器的演進,反映軍事科學的發展歷程;現代戰爭館借助電動沙盤、三維動畫等高科技手段,模擬推演現代戰爭,以介紹現代軍事常識;太空探索館則以“兩彈一星”、“載人航 天”和“探月工程”,展示中國航天的三大里程碑;航天發射場按1∶1比例,建有高58米的發射神舟號飛船的2F捆綁火箭,以及高85米的發射塔架;發射測控指揮中心則以酒泉航天發射基地為環境制作藍本,借助聲、光、電動態模擬,演示神舟號宇宙飛船的發射和回收全過程。尤其在現代戰爭館觀賞了一場模擬未來世界的軍事信息戰,深深體會到作為現代新世紀的人口大國,如果沒有掌握信息,就沒有未來的發展和與時俱進的人類進步。看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軍備武器,不禁從心底里為祖國日益富強的綜合國力而感到自豪。
最為有意思的是我們趁興游玩了地道戰景區。趁著風冷夜黑,我們一行人悄悄地摸進了“高家莊”村莊,村內一堆堆草垛,還有粗大的枯樹,矮小的平房下面機關重重,說不定啥時候碰上一顆“地雷”。遠處的探照燈時不時地掃射著。頗有一番“鬼子進村”的感覺。據導游介紹,占地80多畝的地道戰景區緊挨著紅軍長征博覽城景區,完全模仿電影《地道戰》而建。爬進土炕、鍋臺、水缸、馬槽就可以進入四通八達的地道,真實地再現了當年抗戰的歷史畫面。導游為了讓我們身臨其境,特帶我們走了一回地道戰,地堡、鍋臺、草垛、水井、碾子……全面地展示了各種地道出口和機關,無法不讓人贊嘆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勇氣,不禁讓我回想起《地道戰》中的電影畫面。最有趣的是,景區為了讓我們游客親身體驗光影藝術的樂趣,按照電影《地道戰》的情節,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角色扮演“武工隊長”,打“日本鬼子”,自己加以演繹。我部的微創科曾文革主任自告奮勇的要求扮演了“日本鬼子”。 經過漫長的等待,演出開始了,高家莊內一群“鬼子”進村了,看到裝扮成“鬼子”的曾主任一副賊頭賊腦的樣子,我們笑得前俯后仰,扎著頭巾的“武工隊員”在地道里與“鬼子”展開了周旋。一番激戰后,“武工隊”大獲全勝,“小鬼子”乖乖地投降了……可我們的曾主任卻在跳籬笆的時候把腳扭傷,只好一瘸一拐地敗下陣了,害他連聲嘀咕道“鬼子也不是那么好做的”。看到他那副樣子,我們肚子都笑痛了。
“紅軍不怕遠征難,萬水千山只等閑”。在領略偉人唱吟《長征》的豪邁之情時,帶著幾分敬意和感動,我們懷著崇敬之情走進橫店紅軍長征博覽城。按長征順序從紅軍離別蘇區的出發點于都河畔,到三方面軍會師的會寧,真實再現了長征所歷遵義會議、四渡赤水、巧襲金沙、飛奪瀘定橋、翻雪山過草地等重大場景。光是仿照當年舊址新建的主要景點就有40多處,房屋建筑170余幢。從仿建的紅都瑞金出發順道上山,漫步紅軍長征博覽城,你會在攀登絕壁時體驗到“烏蒙磅礴走泥丸”的豪邁;也會在乘木船拉纜索過金沙江時感受巧渡的智慧;瞻仰會理會議舊址,你仿佛跟著中央紅軍萌生出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希望;在彝族村寨追憶劉伯承跟小葉丹的歃血盟誓,你又會看到民族大團結的力量;而當年紅軍強渡大渡河、飛奪滬定橋的場景再現,則更能讓你感受到紅軍突破敵人圍追堵截的那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慨。再往前行,山道右側的一片開闊地上有水草,也有沼澤,這是橫店再建的6萬平方米草地。那曾經“草毯泥氈扎營盤”的舊地,或從低洼的水草中趟過,亦可不畏艱難地從“有驚有險”的沼澤中走出困境。遠處是白雪皚皚的大雪山,寸草不生……任由你從中領略緬懷歷史的感動。思緒被山谷旁的溝壑攔斷了,這引水灌入的是湘江么?山谷里靜悄悄的,唯路旁已經削平的山脊上,塑有一組反映湘江血戰的群雕,把持槍揮刀的搏殺,以靜止的場景無聲地定格在空谷里。這是為突破第四道封鎖線進行的整整一星期的慘烈搏殺呵!3萬多名紅軍將士以血染湘江的悲壯,才打通了繼續北上的關口。靜穆中,那萋萋荒草在風中搖曳,悉索聲如泣如訴,仿佛是對英靈的憑吊。心緒也隨著激越起來。
70年前驚心動魄的轉戰、突圍,最終為中國革命打開一片新天地,這源于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主義的激情、英雄主義的氣概、集體主義的精神和樂觀主義的情懷;歲月流逝,70年前的長征路如今滄海桑田,但長征精神卻光芒依舊,吸引著年輕一代去追尋和思考;長征是一次艱難困苦的漫漫征途,但長征更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征;長征是一個傳之久遠的“東方神話”、一條綿延的精神礦脈,一座為全世界景仰的“珠穆朗瑪”; 長征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,是二十世紀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壯麗史詩;
70年后的今天,我們同樣也正在進行一次前所未有、更為艱辛的“新長征”——建設和諧社會,全面實現小康社會,實現國富民強。而這又是多么需要我們發揚長征精神!長征精神是一種理性的選擇,一種信念的堅持。紀念長征,就應當把長征精神時時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、學習和工作中,從我做起,從身邊做起,從現在做起。
今天的幸福,來自昨天的奮斗。
明天的輝煌,始于今天的開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