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“肺癌根治術”遇上“馬德龍病”(良性對稱性脂肪瘤病),一場關于生命的博弈在手術室悄然展開。頸部脂肪堆積如山的患者、被擠壓變形的氣道、隨時可能崩潰的呼吸通路……這不僅是外科技術的挑戰,更是麻醉醫生的一場“氣道生死戰”。
近日我院胸外科收治一位男性患者,59歲,有30年酗酒史,確診馬德龍病10余年。頸部呈典型“馬頸圈”畸形,伴隨睡眠呼吸暫停。近期查出腫瘤位于左肺上葉靠肺門處,大小24×21mm,擬在支氣管全麻下行左全肺切除術。麻醉科胡海濤主任團隊負責實施該麻醉。
馬德龍病屬于非常罕見的疾病。自1888年首次描述以來,全球公開發表的病例報告(在醫學文獻中)大約在數百例到一千多例的范圍內。全球患病率可能在 1/25,000 到 1/100,000之間,甚至更低。不同地區和種族存在差異(地中海和東歐相對高發),主要影響有酗酒史的中年男性。早期或不典型的患者容易被誤診為普通肥胖、頸部脂肪堆積、庫欣綜合征、普通脂肪瘤或脂肪肉瘤等。此類患者插管失敗率超普通患者6倍,術中缺氧風險飆升!
這臺持續4小時的手術,不僅是切除腫瘤的戰役,更是一次對生命通道的極限守護。在脂肪構筑的迷宮中,我們用技術點亮燈塔;于無聲處聽驚雷,正是氣道管理的藝術。當監護儀上平穩的EtCO?波形與患者恢復自主呼吸的節律重合時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醫學技術的勝利,更是多學科協作下對生命的至高敬畏。